欢迎访问长沙市益阳商会网站!   2025年5月10日 星期六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公益互助
天下益商
法制园地
人物专访
党建工作
文化广场
教育培训
益商会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天下益商
敢为人先 创业报国——黄伯云
来源: 发表时间:2008-8-29

                               文章来源于中国益阳经济合作网

    黄伯云同志1945年出生于湖南省南县,1969年从中南矿冶学院毕业并留校工作;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中共十六大代表、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南大学校长。     
    他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四项国家科技成果奖,并获得“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一、矢志不渝、忠诚爱国。黄伯云同志于1980年赴美国留学,在8年时间里,出色地完成了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学习与研究工作。完成博士后研究任务后,美国不少大单位争相高薪聘请他去工作,但他认为:“党和国家送我出来是留学的,而不是“学留”的。作为党员知识分子,只有把才智奉献给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1988年5月,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携妻带女回到了祖国,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位在美国完成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学业归国的留学人员。1988年9月,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分别以“博士归国”、“黄伯云留美八年成就显著,博士后归国大显身手”为题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留学归国后,他将满腔的爱国之情融入到科学与教育事业之中,先后主持完成了1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70余名;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重要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国际检索机构SCI、EI收录80余篇。2003年9月,中组部、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授予他“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
    二、敢为人先、创业报国。黄伯云同志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己任,在高技术新材料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主持研究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项目,打破了少数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四个拥有该制造技术和生产该类高技术产品的国家,对保障国家航空航天战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荣获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结束了该奖项连续六年空缺的历史。2005年7月至2007年5月,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吴官正、李长春等五位中央领导人相继亲临黄伯云同志工作的粉末冶金研究院视察,对他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吴邦国同志说:黄伯云院士介绍的都是国家急需的一些项目,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他研究的刹车材料,某些大国都要向我们买,这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是学校对国家做出的重大贡献。    
    他的“高性能粉末冶金飞机刹车材料制造”项目,突破了传统金属基摩擦材料存在的“稳定性差”和“重载耐磨损性差”两大技术难题,其性能明显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水平,不仅满足了国产化的重大需求,而且进入了国际市场,该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铁基、钨基复杂精细零部件注射成型技术”项目,为精密复杂零部件制造提供了系列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研制的钐-钴和铈钴铜铁磁性材料,成功应用于我国人造卫星的关键通讯器件,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贺电嘉奖;目前,他正主持承担了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在高技术新材料领域开展了新一轮的探索。    
    他坚持走“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的道路。从1994年起,他开始创办学科性公司,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科技成果进行规模化中试生产,然后再产业化批量生产,创造出重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其中,他组织的博云新材料有限公司每年可为国家节约外汇数亿元。    
    鉴于黄伯云同志在高技术新材料领域所做出的突出贡献,2006年,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组部、人事部等四部委联合授予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三、科学治校,追求卓越。在办学理念上,他坚持“高水平和名牌战略不动摇,干大事业跨越发展不动摇,人才强校战略不动摇,‘和’‘旺’‘绩’精神不动摇”等“四个不动摇”。在科学研究上,他坚持“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大贡献”的“五个大”理念。在学校管理上,他积极践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团结带领师生员工,抢抓发展机遇,使学校相继进入了国家“985工程”和中管高校的行列,综合实力进入全国高校20强。近年来,他又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学校先后与金川公司、西部矿业公司、中国铝业公司、中航二集团等一大批大型支柱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与企业共建了一批大型科技创新平台,并获得了数亿元的经费支持。这些为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顽强拼搏、无私奉献。“活着就要拼命干”是他生活的信条。回国19年,他几乎没有休息过节假日,每天几乎都工作12个小时以上,几乎每一个春节都是在工作中度过。在研究“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的6000多个日夜里,他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和挫折,但始终坚守:“我干定了这个项目,就是把生命搭进去也要干成!”2000年的一天,刚刚做完肠内小肿块切除手术,他顾不上必要的休养,马上赶回了实验室。没过多久,他突然感到腹部胀痛,裤脚湿润,原来是肛门大量出血,鲜血染红了两腿。
    他淡泊名利。在他致力于科研成果产业化的10多年里,先后组织了4个学科性公司,产生的经济效益数以亿计,但他从没有获取任何个人经济利益,也不占有任何个人股份资产。2005年他获得长沙市首届科学技术创新奖,把50万奖金全部捐献给了学校“科技创新转化基金”;2006年,他又将湖南省国防科工办的科技创新特殊贡献奖5万元奖金捐给了学校“科技创新转化基金”。2006年,中组部授予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他将1万元奖金上交党组织作了党费。    
    黄伯云同志以自己闪光的人生,再一次向人们昭示:新时期的共产党人仍然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 
上一篇:张可为 下一篇:张峥梁
新闻动态 精彩益阳
公益互助 天下益商
党建工作 教育培训
创新发展 文化广场
人物专访 法制园地
商会会刊 商会视频
版权所有:长沙市益阳商会  Copyright 2016-2025  www.csyst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长沙市开福区芙蓉中路一段163号新时代广场北栋29楼  邮箱:1415632891@qq.com
湘ICP备19014227号-1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浏览器IE6.0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