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基职教基地:一言难尽的困惑》后续
民间商会注资“国基”破难题
--本文摘自政协湖南省委员会机关报《湘声报》11月7日观察周刊
9月19日,本报B1版以《国际职教基地:一言难尽的困惑》为题,报道了益阳市资阳区迎风桥镇的国基职业教育基地在几年来发展中遇到的体制不顺、投入难、生源不足等问题。其实,这些也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的普遍问题。
近日,记者了解到,益阳市已经把国基职业教育基地列为重点项目,将为国基教育基地解决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目前,该基地已经与长沙市益阳商会达成了共同开发建设湖南国基职业教育园的框架协议。
协议中规定,由益阳市及资阳区两级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和长沙市益阳商会共同组成“湖南国基职教园领导小组”,负责对基地的规划、审查和协调;双方共同用十年的时间开发建设基地的配套设施,在三至五年之内每年投入不少于2亿元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
“由一个区来办这个职业教育基地显然不行,因为每个区都要保证自己的生源,因此要理顺管理体制,由市里统筹管理。此番和长沙市益阳商会合作,由市区两级政府出面,有效地解决了体制方面的局限。”益阳市教育局局长熊国平说。
“必须面向市场办教育。”省政协委员、资阳区副区长刘时贵说,在对接沿海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过程中,资阳区完全可以立足教育和人才两个支点,规避同质化竞争,发挥产业人才培养的比较优势。有着良好教育基础的资阳区,益阳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第二批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承接地后,面对巨大的职业技术人才需求,这是资阳区职业教育的巨大机遇。
“此番国基职教基地与长沙益阳商会的合作,是职业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一种成功尝试。”刘时贵说。
(湘声报记者 姚依农)